2013管理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发布时间:2013-04-22 

 

419下午,管理学院在旭日楼100召开了2013年教学工作座谈会。徐明稚校长、研究生部主任舒慧生,教务处处长吴良、副处长姚卫新受邀参加,与管理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和来自学院各系、各部门的29位教师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就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座谈会持续了近4个小时。

 

电子商务与物流系主任刘峰涛和旅游与会展系主任王玲针对目前的“预警专业”问题,提出各专业有其各自发展的周期规律,一些新专业开设初期经常会遇到瓶颈,但如果符合今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方向,则应该允许其在摸索阶段的某些不尽如人意。戴昌钧教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学科发展既应坚守自己的阵地,又要重视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两者需有机结合。

徐明稚校长听了大家的讨论感慨道,现在的教育真的很难,社会需要直接能用的工匠,但社会的选择也不一定理性。就设置“预警专业”这个问题而言,其实是为了警示专业过剩现象,防止盲目跟风。他提出了一个要求,管理学院的新专业可以继续办,但一定不能办成倒数的专业。所有的专业最起码要在三星级以上,要追求更多的四星五星级专业,这才是211大学应有的办学水平,也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青年教师代表郑斐峰、陈磊等高度肯定了各自专业目前开展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和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并希望今后能多得到老教授的经验传授和更多系统性的培训。很多中青年教师对于师资培养问题的观点也与之不谋而合。营销系刘东胜、经济系许为民、会计系曾月明、工商系吴炯等都提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希望学校、学院能提供更多学习培训的平台,多些与同类院校交流的机会,多鼓励教师出国参加短期培训。他们提到的“希望学校能赋于基层教学组织更多活力”的建议受到了徐明稚校长和吴良处长的充分肯定,表示学校已经在着手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提升个人素养、教学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等。

老教授的代表顾庆良则结合日前发生在个别高校的投毒事件和抢银行事件,深感“教育工具论”的悲哀。从“大学的本质”这一角度,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历程,在这段过程中反思过去教育改革中走过的弯路,他认为大学的责任应当是培养人格健全、心智健全、有思辨能力的人才,应当培养未来工业革命的中流砥柱。他充满激情和铿锵有力的表述,令在场的教师代表们感同身受。宋福根教授作为学院教学工作领军教师,他觉得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不仅让他们在学术专业上有进步,更要在思想素质上有提高。

会计系刘长奎基于会计专业设立了25年,但是否定期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做审查和改进提出了问题。培养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目标如果有误对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就会产生很大影响。他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想法,提议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经济系姚洪伈也建议在教师中设立各种小组分层次指导学生。他还提出了四维菱形评价体系,建议从不同维度全面均衡地评价老师的教学工作。辅导员代表秦泽峰则提出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通过非专业教育,比如班会、团学工作、思想政治核心课程等方式全方位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

徐明稚校长则指出,东华作为一所全国211重点的工科院校,需要培养有特色的学生,目前东华学生的特色是“尚实”,这点颇受用人单位的喜欢,东华需要坚持这一特色,同时又要克服后劲不足的弱点,这样被社会的认可度就会更高。

座谈会因为教师们积极的发言氛围热烈活跃,随着问题的深入,有些老师也提出了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信管系副主任王素芬征询信管系是否仍然需要收取热门专业学费?经济系主任赵红岩提出能否跨学科跨学院培养学生?会计系张西征提出教师上课偏重理论与偏重技能的选择等等。

孙明贵院长则站在学院管理者的角度上提出了两点意见,第一,教学改革很重要,也很复杂,看从哪个角度、满足何种需求入手。人才培养不单需要满足教师需求,还要满足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在这些需求中求得平衡。第二,招生急速扩张,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诸多矛盾是多年问题的积累,有些能改,有些却很纠结,希望全体老师取得共识,从大局把握人才培养趋势。

徐明稚校长也在最后的发言中指出,办学之道在于互相合作,资源共享,教育要良性循环,要保护青年教师对于科研的兴趣和热情,让更多老教授参与教学第一线工作,并发挥 “传、帮、带”的骨干作用,按学院实际,牢记学校和学院的使命,共同将学院的教学工作推上更高的平台。

此次教学工作会议是一次学习交流沟通的良好机会,与会教师都是本着对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建言献策,无疑将推动管理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步发展。

 

管理学院  撰稿

2013420